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石磨上的童年

    信息发布者:lqb刘清波
    2019-09-10 05:26:58   转载

      我的家乡苏北地区祖祖辈辈人的饭桌上总是少不了煎饼。盐豆炒鸡蛋、辣椒炒小鱼,煎饼里一卷,既下饭又解馋。然而煎饼好吃磨难推,过去煎饼的来源是石磨磨出的面糊烙成的,我小时候最怕推磨。
     
      那个年代,庄户人家不管贫富,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一盘石磨。通常,石磨下面是用石块垒起的半米多高的平台,也有人把碌碡立起来当底座,放上圆形的磨盘,磨盘上有一个凸出的开口,是出糊子用的。磨盘上面坐着两片扁圆柱形的磨石,其中下面一片固定在磨盘上,上面一片可以推动旋转。两片磨石的吻合面均有规则的、深浅一致的齿纹,用来把粮食研磨成面糊或面粉。磨盘的四周,由于长年行走,地上被踩出了一圈轨迹。
     



      那时,我们家人口多,每隔三五天就要推一次磨烙煎饼。我们兄妹几人,虽然我年龄最大,但还没有推磨棍高,就开始帮着大人一起推磨。我抱着磨棍跟着父亲的步伐节奏默默地走着,父亲则一边推着磨转圈,一边不断往磨眼里添一勺水泡的粮食(粮食专指小麦),很快,石磨缝里流出细细的、白白的面糊糊,淌到磨盘槽里。母亲则在锅屋里支鏊子点火烙煎饼,烙完一盆糊子拿来空盆换满盆。
     
      其实,推磨相比来说并不是太吃力的活,但要跟得上脚步,不然磨棍容易从绳扣里脱下来。作为孩子,老是这么一圈又一圈地围着磨盘转,不免觉得单调枯燥,时间难熬。
     
      在那个靠挣工分吃饭的年代,为了不耽误白天干活挣工分,我们都是在夜里披星戴月推磨烙煎饼。寒冬腊月,天寒地冻,起夜推磨冻得直打哆嗦,等到推上半个钟头才感觉身体开始发汗暖和起来;炎炎三伏,燥热难耐,躺着不动都汗流浃背,更不要说是推着几百斤的大石头走了。尤其是麦收时节,白天要早去割麦,凌晨两点就得起床推磨,天亮之前必须把煎饼烙完。记得有一次夜里,我睡得正香,母亲喊我起床推磨,我磨蹭好大一会儿,才揉揉干涩的双眼,没精打采地来到磨道上,抱着磨棍,迷迷糊糊地转圈圈,稍不留神跟不上趟,磨棍掉到了磨盘里,还溅了一身糊子。父亲刚要责怪我,被母亲小声止住。
     
      其实,每次推磨,最辛苦的还是我的母亲。母亲那时虽然还正当壮年,但是积劳成疾,时常会生些这样那样的毛病。为了让我多睡一会,母亲总是提前起床,清理磨膛,刷洗磨盘,淘洗粮食,然后和父亲一起推磨。等到推满一瓷盆糊子,准备去烙煎饼,这才把我喊起来。我和父亲继续推磨,母亲在低矮的锅屋里,烟熏火燎,在鏊子上摊面糊烙煎饼。有时候,推完磨天还没亮,我还可以钻到被窝里继续睡一觉,可是,母亲烙完煎饼常常是又到了做早饭的点了。
     
      1965年,我考入车夫山中学读初中,住校三年,每周星期六放学回家,星期天下午必须背着30张左右煎饼返校。这样,除了平时三天两头照常推磨外,星期六夜里的推磨时间就更长了。记得那年的一个星期六,整整下了一夜的雨,直到第二天中午雨才住下。不能推磨烙煎饼,怎么办?母亲非常着急,不能耽误我去上学啊。她就向左邻右舍借,凑够了我上学要带的煎饼。那天夜里,父母亲推了半夜磨,烙好煎饼还给了邻居。
     
      现在家乡人吃煎饼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,但是不再需要围着石磨转了,机器烙煎饼省工省时又好看,但就是找不到那时的口感了。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村民评论
    刘同民2019-11-06

    这是我写的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,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那年月家乡百姓的生活情景。 我从上小学就步入磨道,推了二十多年磨,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已知道。 为了缩短文章的篇幅,还有一大段没有写入,那就是春节前推磨磨面过大年。我打算单独成文,续写一篇来叙述。

    回复
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