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百户村往事追忆---抢麦茬

    信息发布者:lqb刘清波
    2019-06-28 15:20:46   转载

    抢麦茬

    原创: 刘同民 泇口古镇 前天

    点击上方“泇口古镇”关注公众号,阅读更多好文。


      上世纪六十年代,家乡苏北农村贫穷落后,人们的生活十分艰难。点灯用油,耕地用牛,住的茅草房,吃的窝窝头。老百姓家的厨房里,没有煤气灶,没有电饭煲,只有一个泥砌的地锅配一个风箱和一盘斜靠在墙角的黑鏊子,厨房的四壁被熏的漆黑,屋顶上挂满了一条条粘满锅灰的蛾蛛网子。



      所谓“厨房”,其实是一个时髦的现代词,里面陈设各种各样的厨具。农村的厨房就没那么多讲究,一切从简,人们习惯称呼它为“锅屋”,听起来更接地气。即便是现在,人们也习惯这样称呼。锅屋一般都是远离主屋,依着一侧院墙搭建,尽量挨着大门。这样远离主屋的好处是为了防止火患。在锅屋的后墙,总是尽可能的堆满了各种柴火,麦穰、玉蜀秸、玉蜀棒、棉花柴、杨树叶、杨树枝、木柴等等,有的时候,母鸡还会跑锅屋的麦穰堆里坐窝下蛋。这些都是八十年代以来,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人们相对富裕了之后的事情。这时的锅台大都改用砖砌的了,也更好烧了,因此风箱也逐渐被淘汰。

     

      而在这之前,家庭成员多,物资匮乏,有时就连烧火做饭的柴火都是个问题。那个时候,农作物相对单一,主要种植小麦,麦穰草是主要的家庭能源,一年四季,一日三餐,烧水烧汤都要靠它。煎饼是邳县等地的主食,每隔几天家庭妇女就要支鏊子烙一次,鏊子下面烧的也正是麦穰草。没有麦草就甭想吃上饭,因此,乡亲们把麦草看成和粮食一样重要。生产队分给各家的麦草根本不够烧的,大家都指望着麦收之后能到地里多铲一些麦茬来烧。

     


      小麦收割完毕,全部运到了打谷场。麦田里空荡荡的,只有高矮不齐的麦茬吸引着人们的眼球。然而这麦茬却不是随便铲的,生产队早已派专人看守,不到“放行”的时候,谁也别想动一根。“放行”时间由生产队里统一安排,为了不影响农活,时间一般都是安排在晚上。

     


      那年农历五月里的一天晚上,夜幕降临,一轮明月悄悄地爬上了树梢,鸣蝉收起了它的最后一支歌子,村庄的田野里渐渐静了下来。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没有就寝休息,他们听说今天晚上要“放行”,乡亲们都在家里默默地准备着铲麦茬的工具,铁铲、竹耙、绳子。铲麦茬的铁铲头上人们会给它安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把,这样在铲麦茬的时候就可以站着操作,两手握住木把,顺着麦垄往前铲,省去了弯腰低头之苦。



      突然,庄头的大喇叭里响起了队长洪亮的喊声,“放行喽——”,等急的人们赶紧拿上工具一路小跑向地里奔去。

     

      东院儿的黄嫂正在给孩子喂奶,听到喊声,连忙抱上不到三个月的女儿跟着丈夫、公婆就往门外跑,一边跑着一边整理自己的衣襟。来到地里,一家人展开了铲麦茬的大会战。婆婆在地头抱小孩,丈夫和公公铲麦茬,黄嫂在后面用竹耙麻利的一片片耧成堆,一家人配合得很默契。

     

      那边,40多岁的刘叔和妻子一左一右分开铲,比赛谁铲得快。刘叔白天在麦场上铡麦个子,干了一天,收工又晚,还没来得及吃饱饭就跟着妻子一起下地了。他铲了一会,又累又困,连打哈欠,趁妻子不注意,竟然躺在铲好的麦茬堆上打起了呼噜。妻子从远处背着一小捆麦茬走过来,拽着他的耳朵:“走,回家睡去,明晚好好铲!”

     

      这时,地那头传来两个女人争吵的声音。仔细一听,是王婶和郭婶。他们可是好邻居啊,怎么会吵起来呢?原来她们在为两垄麦茬争得面红耳赤。乡亲们围拢过来劝解,最后大家一致建议一人铲一垄,才平息了这场风波。

     

      月已西沉,乡亲们背着大捆小捆的麦茬说说笑笑陆续离开了麦田,麦田又恢复了平静,只有夏虫们在夜幕中有一声没一声地低鸣着。光阴似箭,几十年的岁月如白驹过隙,好多事情已经朦胧在尘埃中,然而月夜铲麦茬却令我记忆尤新。每次回想起当年的情景,我的心情都不能平静……


    刘同民老师手迹




    作者简介:

    刘同民,男,1951年8月出生,邳州市泇口百户村人,中共党员。1972年任教,先后在原泇口乡中心小学、百户小学、鹿宅小学、白园小学、泇南小学任教导主任、副校长、校长等职,现已退休。业余时间爱唱歌、练字、读书看报,有时也写点小文章自娱自乐。




    文章插图均由刘同民老师拍摄
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村民评论
    刘同民2019-11-06

    这篇文章曾在《泇口古镇》上发表,受到好评。 那时候,农村老百姓一日三餐生火做饭都是烧的柴火。因此,他们平时注意收集麦草、玉米秸、玉米棒、棉花柴、树枝树叶等,铲麦茬是其中的一项。 我曾多次参加月夜铲麦茬劳动,因此,能写出真情实感。

    回复
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